這是一本探討行為科學的書,書名真的是很聳動,非常同意小姮老公山姆所言,書名跟副標題都下的非常好,如果單純只寫行為科學四個字,我應該直接略過,應該說財經教條類的我通通會ignore,山姆的書單 (按我)也默默變成我的,記在筆記本中有機會一定要看一下。
很幸運的圖書館裡就有著其中三本書,昨天先去帶回了兩本,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把 不懂帶人,你就自己做到死 (博客來連結)看完了,一邊做覺得自己會有用的筆記。這中間還一邊玩耍,扣掉那些不專心的時間其實是本很快就可以完成的書,55個tips,內容都很簡單易懂,卻可以跟身邊很多實際上發生的事物做聯想,就算我沒有下屬,也不會想睡覺。
他提到人是無法獨立完成任何事的。這點他是從311地震給的啟發,人可能厭倦家族羈絆、鄰居互動,以及同事間的心靈交流等人際關係,只想獨自享受時間跟物質生活,卻因為這突來的災難,讓日本人(對作者是日本人)體會到人際關係如此重要。美劇陰屍路也是在一堆死屍的世界中靠團隊合作打天下,自己一個人幾乎都會死掉。
教字看似稀鬆平常,卻要認真的事先準備內容,其中又分知識 (專業術語、代號) 跟技術 (如何執行)。這部份我有在筆記內寫下我工作上相關的內容,檢討了下之前教同事做事情上有哪些缺點。
訓斥/稱讚的重點不是人品或個性,而是他的行為。我老闆常說搞不懂他工程師到底在想什麼,我特地把這句話貼起來,等著上班拿給我老闆看XD
常會聽到人家說某某某就是個性溫吞教沒幹勁沒熱情,怎麼都教不會,就,不會舉一反三,實在會氣死。 (可是被念的那些主角還不是繼續一年一年累積年資,沒被fire)書裡說所謂的教就是要引導對方做出你希望的的行為,要假設他什麼都不會,一步步鉅細靡遺的教,並不吝嗇給予讚美,不能生氣,反而要檢討是不是自己教的方式錯了?可以訓斥,不能生氣,憤怒會讓人的行為消失。生氣的定義是:事情明明應該是這樣但現在卻是這樣的狀況。 (我只會生氣,第一次看到生氣也可以定義,哈) 就像是面對學齡前小孩,你一次不會教他一堆事情(每次最多只能教三件事情),你要教他穿衣服並不會直接把衣服丟給他,而是充滿耐性一個動作一個動作仔細的帶他做過一次,讓他實際練習,從中指導矯正,就算沒做到百分百也會跟他說你好棒,讓孩子有信心能繼續持續你所希望的行為。一樣都是教這個動作,耐性這兩個字用在下屬身上卻都不見了?也常聽到同事抱怨新來約聘同事不夠格,以前他老子在學的時候也沒人教,都要自己去看去摸索,找有經驗的人幹嘛還要教他,這不是學校。之前我都只能安慰他說新來的還不熟,需要一點時間,教他是為了讓他可以更快進入狀況,現在可能可以買本這本書送他看一看。
這完全呼應書中提到稱讚是會讓人繼續維持良好表現的動力,就算效果不佳,也要給予好評。
而稱讚是在行為發生後的60秒內執行最有用,有效期是兩週。
就像你不會因為今天小孩自己綁鞋帶很利害,一直到隔天才稱讚他,這稱讚誰也知道都不會有用。
另外他還有提到可以利用視覺支援系統來標示工作的流程,
什麼是視覺支援系統也有舉例:
很棒的idea不過在我們公司這比較難做到,沒有美工部門。
最後他在一開頭問了,你希望透過工作有什麼樣的成長?
過了一天過了這麼多年,這仍然還是問號。